欢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事法院网站

铭记莫干山 传承精气神――《改变中国 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读书笔记

2023年03月31日
作者: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

  这次《书香法院》读书荐书活动,我推荐《改变中国 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作者张军,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当代中国过渡经济理论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生于六十年代初期,是我国很多重大变革的亲历者。张军教授带我们一起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纪实。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36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大包干、莫干山上价格论战、巴伦轮上通胀辩论、蛇口工业区、深圳特区试验场的创立始末,到浦东大开发,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节点重大改革举措从谋划到推行的台前幕后,带我们重返改革现场,深入领略那些“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我最开始关注这本书,是有学者将这部著作列为“经济学类好书排行榜”。而我推荐这本书,其实是被“莫干山事件”所吸引。我以前零零碎碎看过莫干山事件的纪实,一群意气风发、忧国忧民的青年学者激扬文字、慷慨陈词,这不是一次单纯的价格体制的改革争论,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启蒙,我看完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张军教授对莫干山会议做过专题研究,许多亲历者给他提供了原始资料,正是莫干山会议前前后后、“山上”、“ 山下”那些值得回味的往事深深吸引了我。

  早在1978 年,“改革四君子”王岐山、朱嘉明、黄江南、翁永曦四位年轻人上书中央,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动向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接见,史称“老青对话”。此类佳话,奏响了新生力量参与改革的序曲, 既体现出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的时代大潮,也反映出中央“破釜沉舟”、改革图存的战略决心。到了 1984,彼时的中国,农村改革大有起色,城市改革却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1984年9月3-10日,“改革四君子”推动发起了在浙江莫干山召开的史称“莫干山会议”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筹备组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余篇应征论文中选定了其中120篇,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24人。选拔过程中,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只凭论文水平确定代表资格。这批关心国家命运、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学者们会聚一堂,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他们分成七个组,挑灯夜战,讨论如何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方案。“据参会者回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得讨论和争论昼夜不休,以致会议结束时,竟有一大半人病倒了――这正是那个年代的改革画卷――为了让被耽搁太久的祖国尽快改变,一代青年精英们,将自己的才华和家国情怀融而为一,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会议形成《沿海十四个城市对外开放的若干问题的建议》、《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七份专题报告上报中央,会后时任国务委员张劲夫(当时主管原国家计委和体改委)听取了汇报,当时的国务院主要领导也作了批示。 会议的许多成果为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创新思路,很多论断成为中央决策的重要智力支撑。

  莫干山会议的与会者,以及藉此次会议形成的莫干山精神,在此后30年时间里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这一会议被称为“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和中青年经济工作者的“第一次集体发声”。 1984年,那群还沉浸在书生意气中的莫干山参会者,几乎都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足迹。除了“朱黄翁王”等“改革四君子”外,杜润生、华生、周其仁、周小川、楼继伟、冯仑、华生、李剑阁、田源、韦森、张维迎、郭树清、肖捷、贾康等人都曾深度参与其中。当时在社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的王岐山从此进入了经济领域。会议结束后,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直接进入政府体改部门,成为日后改革派的重要力量,很多日后成为了国之栋梁,其中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央行党委书记、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原董事长李剑阁,经济学家常修泽、周其仁,张维迎。

  作者在书中动情地写道:“往事回头,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学术性的经济讨论会,会像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和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那样,让经济学界那么记忆深刻,让与会者至今都那么津津乐道。而且我认为,如果说‘莫干山会议’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巴山轮会议’则启蒙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当然,两次会议都无一例外地改变了一群年轻人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现在,我们重提莫干山会议,重提那段改革的光辉岁月,就是要铭记“莫干山精神”,铭记那帮 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情怀的年轻知识分子,传承好他们殷切的家国情怀,传承好他们无畏的创新意识,传承好他们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自古英雄归社稷,从来年少不惜身”。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大批“莫干山会议”式的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天下谋兴亡、为改革建功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置身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担当时代责任,接过老一辈改革先锋们的接力棒,传承好“莫干山会议”精气神,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书写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