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妹告兄还钱,判后送锦旗致谢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1日 | ||
“阿姨,您腿好点了吧?” “好多了,谢谢陈法官!陈法官,你人太好啦,太感谢你啦,我这是第一次上法庭,啥也不懂,啥也不会,能顺利的走完诉讼程序维权,真的太谢谢你啦,谢谢……”。 在东昌府区法院高新区法庭,高阿姨紧紧的握住陈玉辉法官的手,把一面锦旗交到陈玉辉法官手中,一遍遍的说着“谢谢谢谢”。 案情回顾: 【一份兄妹情,一份金钱债】 这是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特别的是借贷双方是亲兄妹。十多年前,高阿姨的哥哥因为工厂经营需要资金,向高阿姨提出了借钱,对自己的亲哥哥,高阿姨没有半分的犹豫便把钱借给了哥哥,陆陆续续借出了共计13万元,高阿姨的哥哥在2022年给高阿姨出具了总的欠条。十多年过去了,高阿姨因为身体不好需要用钱,便向哥哥提出让他还钱,哥哥每次都答应先还一部分钱,但是总是不还,高阿姨无奈便把哥嫂起诉到法院。 【诉讼维权,却不知道该如何举证】 “你证据不足,请尽快补充上传证据”。 在诉前调解阶段,陈玉辉法官梳理案情和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时发现,原告主张被告偿还13万元的欠款,但证据只有一张借条和一份10万元转账的银行流水,明显证据不足,给原告打电话,原告表示13万元的借款有银行转账,也有现金。陈法官告知原告,如果诉求想得到支持,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主张的事实和请求,原告应当再全面的收集组织证据,并尽快上传提交给法院。 陈法官考虑到亲兄妹之间的纠纷,矛盾往往不单单是金钱的纠纷,还会牵扯到亲情和家庭的和睦,最好是调解处理。但每次给被告打电话,被告表现的很消极,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就是不正面回答。原告方表示,自己本就顾及亲情没有急着让哥嫂还钱,但是现在自己需要用钱了,哥嫂有能力给却一直推脱不还,真是很心寒,加之家庭其他矛盾,原告调解的意愿也不强。调解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开庭审理。 庭审时,被告经法院依法传唤未到庭参加庭审,原告提交的证据依然只是一张借条和一份10万元转账的银行流水。 “还有其他证据证明你支付给被告13万元吗?”“被告有没有还过钱?” “有通话录音和微信聊天记录。我确实借给了他13万元。” “为什么在庭前举证阶段没有提交这些证据?” “我觉得有欠条就行了,不知道还得要给钱的证据,不知道这些可以作为证据,也不知道该怎么提交这些材料。”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陈法官让原告把手机带到法庭,在庭上一一展示了通话录音和微信聊天记录,从中能看出被告认可借了原告13万元,也显示了被告曾还款8000元,对此还款原告也认可。一个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在被告缺席审理的情况下庭审过程却用了2个多小时,最终厘清了案件事实。 【庭审过后,公平正义已在心间】 庭后,原告高阿姨感慨地说:“我快六十岁了,这是我第一次打官司,还是和自己的亲人,脑子里都是一团乱麻,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官司,感谢法官给予我极大的耐心,一点一点地厘清事实、讲清法律,感谢法官为我主持公道。” 陈玉辉法官表示:“庭审是查清案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庭审不单单法官要全面查清案情,也要让当事人听的明白、看的明白,让当事人在法院审理和裁判中看到公平正义。” 【后语】 这起案件是东昌府区法院积极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昌府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秉持“人民至上”司法理念,以人民满意为标尺,聚焦“公正与效率”,致力于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认真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字:李明玉 陈玉辉 编辑:李明玉 审核:孙青霞 曲立明 |
||
|
||
【关闭】 | ||
|
||